2024年4月18日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金凯路社区
为应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者权益保护新挑战,探索“离线休息权”法律制度的本土化实践,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重庆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,近日走进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金凯路社区开展主题为“法韵民心,劳者自安”的普法宣讲实践活动。通过多种形式,向社区居民普及新型劳动权益保护知识。

图1为普法宣讲现场
在移动办公常态化的当下,团队前期调研显示,76.5%的受访者表示“经常在下班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处理工作”,但仅有18%的用人单位为此支付相应报酬。这些数据表明,数字时代劳动权益保护面临“在线即工作”的认定难题,现行法律亟待完善相关制度设计。
作为西南政法大学的重庆市级重点创新项目,团队自2024年起通过多种行动推动研究落地:
在司法大数据分析方面,依托中国裁判文书网,整理近三年全国多件“隐形加班”争议案件,发现劳动者维权成功率不足40%,主要障碍在于举证困难;在立法比较研究方面,借鉴德国《工作时间法》中“系统断开权”制度,结合我国《劳动合同法》提出“工作消息响应时效认定标准”;在社会认知调研方面,对重庆地区多名劳动者问卷调查显示,仅少部分的受访者知晓休息权包含“数字断联”内容,体现普法必要性。


图2图3为项目组成员讲解劳动法相关内容
基于研究成果,团队通过形成“政协议案模拟+社区普法实践”双轨推进制度完善。活动现场,项目组创新采用“微信聊天记录证据保全”情景演示,引发居民热烈讨论。“原来下班后已读不回可能涉及法律权益!”参与活动的王女士表示。

图4为项目组成员合影
以法治重构边界,用权利平衡发展。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劳动形态变革,研究团队在实践中传递“离线不是失联,休息方能有为”的现代法治理念。通过完善立法与提升社会认知的双向努力,终将构建起兼具人文关怀与法治精神的新型劳动关系。